《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》影评:拒绝内卷!所以这种片子才值得吹
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上半年,那一定是 内卷 。

从学校到职场,从儿童到家长,焦虑弥漫整个社会。
内卷 愈演愈烈,全民 鸡娃 时代到来。
父母绞尽脑汁,用打鸡血的方式教育孩子。
教育演变成了 军备竞赛 。
就像热播剧《小舍得》中的台词所说的一样:
人人都站着看戏,没人敢坐下来啊。
而小妹今天要的,恰好是一部完完全全 反内卷 的纪录片。
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。
正在 卷 的家长和孩子都应该看看它——
《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》
Herr Bachmann und seine Klasse
这部纪录片,在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。
虽然电影时长长达三个多小时,跟同期入围的 性感 、 尺度大 的影片相比稍加寡淡。
但就内容而言,它毫无疑问是主竞赛甚至所有单元中最动人的作品之一。
并最终在转为线上的第一阶段评审中获得银熊评审团奖。
剧情很简单,导演用217 分钟记录下来一个 小升初 班级的点滴日常。
看似无聊普通,但口碑却不是一般的好。
烂番茄好评度 100%,豆瓣评分 8.5,甚至不少看过的观众反馈:
三个半小时根本不够看。
哪怕是四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。
精彩在哪儿?
在于影片这个班级里另类的 班主任 。
开篇,天刚微微亮,一群十二三岁的 小懒虫 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教室。
正当你以为他们教室即将传来洪亮的朗读声时。
班主任巴赫曼却说:
你们还困吗?谁还没睡醒?
好吧,那所有人都再眯一会儿。
你很难想象,这是出自一个老师之口。
再看看他与学生们的相处日常:
谈心聊天、唱歌作曲、烹饪美食,每一堂课都是在 玩 。
没有充满励志标语的教室,也没有死板的数学公式,更没有打鸡血的老师。
这个班级在全民鸡娃的当下,节奏慢的不止一点点。
除了另类的 班主任 ,这个学校也有那么点 奇怪 。
格奥尔格 · 毕希纳学校,位于德国西部城市施塔特阿伦多夫。
在这个人口刚过两万人的小城中,四分之一的人口并不拥有德国国籍。
百分之七十的居民拥有移民背景。
纳粹时期,这里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生产地。
战争结束后,工厂没有被摧毁,新工业转移到了施塔特阿伦多夫。
铸造厂和费列罗巧克力厂成为这个城镇的新中心。
工业的发展,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。
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,这里不断涌入土耳其、俄罗斯、保加利亚等国的移民。
巴赫曼的班级,就是这个城市的缩影。
班上的学生,大多都来自于这些移民家庭。
他们的父母几乎都是工人,生活并不稳定。
受教育和享受社会进步的机会也很有限。
这群学生有着不同的宗教、语言、文化和习俗。
虽然正处于花样年华,但他们却没有 根 ,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任何归属感。
巴赫曼深知这些孩子内心的胆怯和不安。
他为这些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,不带任何偏见与孩子们交往。
他与孩子们平等的聊天,聊日常的生活,聊学生们的梦想,聊彼此的家乡。
他还开展了许多非学术技能促进孩子们交流并克服语言障碍,如:杂耍,石雕,跳舞,作曲等。
像来自保加利亚的小女孩Stefi。
刚移民到此的时候,她还听不懂当地的语言,性格也很内向。
但来到巴赫曼班级半年后。
德语说的越发流畅,还当上了班级乐队的主唱。
她唱歌时的自信散发着专属于这个年纪的动人魅力。
还有另一名学生Jamie。
他是当地的富二代,接受的一直是德国教育。
他没有其他孩子的移民经历,自然对其他学生的生活、学习上的困难很难共情。
当巴赫曼提出让他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时,他十分反感。
他觉得一起上课,一起学习,别人学不好是别人的问题。
但半年后,你会发现 Jamie 发生了惊人的转变,他融入了班级集体。
不仅学会了换位思考,也不再那么争强好胜。
这些细微的改变都要得益于巴赫曼老师的教育。
他坚信,让学生加强自我价值要比让他们学会勾股定理更加重要。
他将所有人都一视同仁,放低姿态和学生们平等交友。
所有学生在他的课堂上都可以畅所欲言,无所顾忌。
他会询问孩子们的梦想,并加以鼓励;
也从不吝啬赞美之词,给予孩子们信心;
观影过程中,最让小妹感动的地方就在于:
学校不再是充满竞争意识的赛场更像是孩子们的起居室。
巴赫曼老师为他们塑造了一个值得信赖的空间,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美丽和自我尊严的机会。
也是因此,巴赫曼老师才是这部电影最动人的主角。
没有亮眼的教学成绩,也没有桃李满天下的名声。
有的只是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。
巴赫曼先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教师原来是一个英雄,一位智者,甚至民族国家的塑造者。
虽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,但这仍能触动我们去深思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。
教育,是否只能跟成绩、排名、名校挂钩?
每当招考政策出现变动的时候,都可能牵动无数家庭的命运,在网络上掀起新一轮的焦虑。
但我们在焦虑的同时,也应该注意内卷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。
当我们执着于孩子的成绩时,很有可能是在弥补自己过去的遗憾。
尼尔 · 波兹曼在《童年的消逝》中说过:
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、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,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,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,而且尤为可悲。
我们对教育的期待,应该是守护孩子们的天性。
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梦想的继承者。
允许孩子们去做一个普通人,才是内卷时代下每个家长和老师的必修课。
相关阅读
-
关凌的儿子和女儿(38岁关凌孩子
8月18日,关凌罕见在个人社交平台曝光了一段和其俩孩子嬉笑打闹的视频,网友们见状十分惊讶,说没想到“国民闺女”的孩子都这么大了!38岁的关凌化着精致的妆容出镜,一抹红唇格外亮眼,皮肤娇嫩的她根本不像两孩子的妈。关凌4岁的女儿乖巧地靠在其旁边...
-
爱吃小熊饼干什么意思 这个梗是
最近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我是一个保安爱吃小熊饼干,这个梗是怎么火起来的呢?其实这原本是一首三行诗,并且第一字连起来就是我爱你。因此这也是很多情侣之间会发的,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。我是一个保安,爱吃小熊饼干,你能给我买吗?这样看每句话的第一个字...
-
前AKB48成员峯岸南承认恋情对方
1、入团时的合约合同是2021年8月18到期,但她是丝芭的头号女明星,公司不会轻易放她走的,丝芭的合约非常苛刻,合约中有竞业禁止,也就是说离了公司,有...
-
孔维整容前照片曝光 孔维整容失
在诞生的那么多位大嘴美人中,孔维是最有国际范的一位,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之后,孔维很幸运地被中国艺术人民剧院招收成为了其中的团员身份,在50年间,孔维所拍摄的电视剧电影无数,而且大部分都是收视与票房都不俗的,虽然孔维的名气不熟悉,但是相信孔维的...
-
欧豪马思纯个人资料欧豪马思纯个
欧豪马思纯个人资料1、马思纯(Sandra),1988年3月14日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,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。1995年,马思纯参演了电影处女作《三个人的冬天》。2000年,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《大宅门》。2007年,因担任饶雪漫小说《甜酸》的书模而为人所知。2011年,出演都...